
大學生體育與健康
主編:王宏春 辛鵬 龍玉斌
出版社:中山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6-06078-5
出版/修訂日期:2017年8月
大學生體育與健康目錄
第一章 體育文化概述1
第二章 運動與健身的基礎理論與應用10
第三章 體育運動的基礎技術與應用17
第四章 籃球28
第五章 排球40
第六章 足球56
第七章 羽毛球71
第八章 網球運動86
第九章 乒乓球100
第三編 民族傳統體育類運動
第十章 散打112
第十一章 太極拳122
第十二章 武術套路148
第四編 休閑健身類運動
第十三章輪滑175
第十四章 跆拳道187
第十五章 游泳211
第十六章 拓展訓練221
第五編 體育藝術類運動
第十七章 健美操235
第十八章 體育舞蹈244
第十九章 瑜伽250
第二十章 形體運動268
第六編 體質健康測試
第二十一章 學生體質健康測試279
隨著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推進,體育教材的改革與創新勢在必行。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貫徹落實《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指出的“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掌握至少兩項體育技能”的具體目標,推進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和精品教材的建設,我們組織編寫了本書。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本著高校大學生體育活動發展的總體思想,并結合高校發展的實際教學狀況構建理論內容,以體育為了人、體育塑造人、體育發展人、體育適應人、體育豐富人的框架展開,試圖構建人本位的高校體育理論教程,進而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修養。本書從體育教材內容選擇、組織、呈現三個維度,對高校體育教材設計與編寫理論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突出了體育學科的特點,并根據不同的組織要素安排教材內容順序,呈現了分離、線性、層次、網狀等多種不同的內容結構,體現了教材內容組織的多樣性,從而為體育教材多樣化提供了理論基礎。本書所構建的體育教材設計與編寫理論框架對高校體育教材建設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所提供的方法和技術在編寫實踐中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體育在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弘揚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普通高校是我國培養人才的主要陣地,體育教育是高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對人的身心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體育教育能夠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是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進入21世紀以來,學校體育教育面臨巨大的挑戰。一直以來,業內都將目光和精力集中在學校體育改革、服務學生發展、增強學生體質上,卻未能徹底改變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仍不如意的事實,也促發10多年來針對學校體育教育改革的熱潮,其中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也成為熱點,實踐嘗試各顯春秋,但總體仍存在有點無面、支撐不足、推行乏力等困境,學校體育教育仍是整個教育事業相對薄弱的環節。為契合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體育教學以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體育技能,培養其實踐與創新能力,并形成終身體育為目標。然而,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難以滿足應用型人才的體育培養目標,經廣泛的調研、周密的研討和初步的實踐,我們發現,“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以下簡稱“倶樂部教學模式”)融合了多種教學模式改革的優點,滿足了高校體育的多元目的和多元選擇的要求,能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實現高校體育教學目標有顯著的成效。因此,我們組織精干力量編寫了本書,以保障俱樂部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本書應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而生,因此有著鮮明的改革烙印和獨特的應用性,如書中將傳統的田徑項目轉換視角,發展“走、跑、跳、投”的基本能力,將其作為基礎技術應用在各類型的運動項目中,為其他運動項目的學習和練習提供基本能力保障,有別于傳統的教材;此外,本書將開展體育俱樂部教學的內容如數收編,運動項目有20多項,突破了傳統教材的內容數量;大學生體質測試數據是國家對在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監控的基本數據,是國家出臺相關文件政策的主要依據,因此將其編入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