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歷史讀本
主編:曹亦豪 陳強
出版社:西安地圖出版社
ISBN:978-7-555-60517-1
出版/修訂日期:2019年8月
中國歷史讀本目錄
上編中國古代史
第一章中國古代歷史時間之長度
概述
第一節原始到遠古
第二節夏朝到戰國
第三節秦漢時期
第四節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第五節隋唐時期
第六節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時期
第七節明清時期
附:中國歷史紀年表
第二章中國古代歷史疆域之廣度
概述
第一節夏商周時期
第二節秦漢時期
第三節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第四節隋唐時期
第五節遼宋夏金元時期
第六節明清時期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疆域
第三章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之厚度
概述
第一節原始時代
第二節夏商西周春秋戰國
第三節秦漢時期
第四節三國兩晉南北朝
第五節隋唐時期
第六節五代遼宋夏金元
第七節明清時期
下編中國近現代史
第一章中國近現代歷史之時間跨度
概述
第一節中國近代史(1840—1949年)
第二節中國現代史(1949—)
第二章中國近現代歷史之空間維度
概述
第一節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喪權辱國之條約
第二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抗擊日寇之崛起
第三節曾被西方列強搶占領土的回歸之旅
第三章中國近現代歷史之崛起高度
概述
第一節舊民主主義革命
第二節新民主主義革命
第三節社會主義建設
參考文獻
作為世界文明古國的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其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一直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讓人明達,啟人智慧,催人奮進,以至數千年來中華民族雖歷經磨難卻長盛不衰,如巍峨雄峰屹立于世界之東方。而今,借助“中國夢”,我們行走在“國家走向富強、民族正在振興、人民逐漸幸福”的康莊大道上,讓我們一起回顧歷史長河,了解自古至今的中國歷史知識與國學文化蘊涵,以提升國民綜合素養,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經濟與社會進步發展,樹立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尤其對青少年學生,及時進行歷史與文化的補充與給養,必然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本書參考了我國現行初中和高中的《歷史教學大綱》以及《中等職業學校歷史課程標準》(2020年版),根據時下在校青少年及其他社會青年學習實際情況,在內容和形式上,綜合參考義務教育歷史課程內容要點與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內容要點,向著利于青少年學習歷史和人才培養方面進行分解重組、遴選重構、融合創新,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突出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彰顯其成就與貢獻,激勵青少年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發奮努力,增加文史知識,提高人文素養,立志報效國家,傳承歷史,弘揚國學文化,確定將“基礎知識基本素養鞏固性點線式羅列以簡要溫習”和“歷史文化國學積淀選擇性研究專題式探索以深入研讀”相結合的方式,作為適合青少年歷史學習用書的編寫思路。本書既可作為義務教育、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等各階段青少年學生歷史課程之學習參考用書,亦可成為社會青年等了解中國歷史之自學用書。
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法國思想家雷蒙·阿隆在《歷史哲學》中說:“歷史總是為生活服務的,它提供范例,評價過去,或者把目前這個時刻安放到生成—演變中去。”本著“為生活而教育”的理念,學習歷史,不僅是因為升學考試和工作需要,更是人們日常文明生活和社會文明建設與發展的需要!提高歷史文化素養,是青少年學生成長的必要一課,是專業技術人才的必備素質;傳承歷史文化,弘揚國學精髓,是社會文明建設與發展的重要一環,是現代人文明生活和現代文明社會創建的重要內容。結合我國教育課程改革,內容上以青少年學生適應現實生活和創造未來美好生活為出發點,挖掘歷史積淀,增強文化涵養,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和國學歷史文化素養,切實提升青少年學生生活趣味和生活能力;形式上,古代史選用時間長度、空間廣度、文化厚度,近現代史選用時間跨度、空間維度、崛起高度等六個創新性專題,及與專題相應,在“生活與文化”上進行遷移深化和延伸,增進中國歷史學科的生活化和文化味,增強中國歷史課程的教化育人功能,拓展中國歷史文化的傳承途徑與方式。本書尊重歷史客觀事實,遵循教育教學和青少年學生認知規律,同時注重知識內容編排和學習方法、手段的創新。全書分上編“中國古代史”、下編“中國近現代史”兩部分,上編“中國古代史”分“中國古代歷史時間之長度”“中國古代歷史疆域之廣度”和“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之厚度”三章,下編“中國近現代史”分“中國近現代史之時間跨度”“中國近現代史之空間維度”和“中國近現代史之崛起高度”三章,結合傳統之真實與現代之所用,融合當前中學課程改革與教學改革的實際,讓文字與圖表共同呈現。因歷史學科具有“人物、事件等因年代久遠不可考,或多重解讀,或學術爭議”等特點,在“思考練習”環節注重深入和拓展而設置“研究性學習”,各章節大致按知識陳述、知識要點結構導圖或圖表展示、相應圖片、鞏固性練習、研究性學習等順序予以編寫。本書編寫以初級和中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為指引,貫徹立德樹人,促進青少年學生和社會青年的基礎人文素養及專業素養提升,促進歷史文化傳承和中華文明建設。
因書中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我們未能聯系到作者,敬請作者看到后聯系我們,我們愿意奉上本書以及版權費用。中國歷史學科內容極其豐富,部分史實難以考證及存在爭議等,加上本書編寫體例有所創新變化及能力所限,不足之處在所難免,在此真誠希望各位讀者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